王消雨,女,汉族,河南新乡人,共青团员,汉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2023级2302班本科生,现任班资助委员,曾任院资助资助部部长。2024-2025学年算数平均分90.04,曾获校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励志之星”等荣誉,获全国教学数字化大赛二等奖等竞赛成果。有幸获得国家奖学金提名奖,这份认可让我倍感荣幸,也愿借此机会分享我的成长感悟与实践心得。
一、获奖之由
能获得这份提名,对我而言是多重积累的结果。在学业上,我始终将专业学习摆在首位,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待每一门课程。课上专注记录知识难点,课下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拓展历史视野,主动参与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在备赛过程中打磨讲课逻辑与表达能力,最终不仅收获了校三等奖的成绩,更夯实了专业基础。实践与竞赛是我成长的重要助力。作为班级资助委员和学院资助部部长,我负责困难学生资料整理、资助政策宣传等工作,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统筹协调、耐心沟通,也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竞赛方面,从全国教学数字化大赛的团队协作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项目攻坚,我不仅将历史专业知识融入实践,更学会了逻辑分析与团队配合。得知获得提名时,我既意外又感恩。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努力的肯定,更让我意识到,每一份收获都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的无私帮助与学院的培养支持,它将成为我未来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二、经验分享:在平衡中成长,在深耕中收获
(一)学习方法:精准发力,注重积累
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读、思、练”的结合。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将专业课程与拓展阅读拆分到每日任务中,利用课前梳理知识点框架,课后复盘当日所学。针对历史知识点繁杂的特点,我会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将零散的史实串联成线;同时坚持阅读专业书籍,从史料中挖掘细节,丰富知识储备。此外,积极参与教学比赛和读书分享会,以赛促学、以评促改,也是提升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与学业:相辅相成,互为增益
仅仅专注于学业是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同时有效平衡学业与竞赛。课堂时间全身心投入学习,确保核心知识扎实掌握;课后合理分配时间,将学生工作和志愿活动安排在固定时段,避免拖延——关键在于制定清晰的计划,拒绝无效内耗,让每一份付出都能产生价值。
(三)竞赛心得:团队协作,直面挑战
参与各类竞赛的过程,是我快速成长的过程。首先要明确竞赛目标,结合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赛事,避免盲目参与;其次要重视团队协作,在全国教学数字化大赛和创新大赛中,我和队友们分工明确、互相补位,遇到问题共同探讨,不仅提升了效率,更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最后要敢于直面失败,每一次备赛都是一次试错的机会,即使暂时没有取得理想成绩,过程中的积累也会成为未来的财富。

三、成长感悟与寄语:心怀感恩,笃行不怠
回望大学两年,我最大的成长莫过于从初入校园的紧张不安,到如今的从容坚定。我深刻体会到,大学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舞台,它不仅教会我们专业知识,更培养我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有几点真诚的建议:一是明确目标,尽早规划自己的大学方向,无论是学业深造、还是就业求职,清晰的目标能让你少走弯路;二是注重积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次课堂发言、每一次读书笔记、每一次实践经历,都会成为你未来的底气;三是保持坚韧,大学路上难免遇到挫折,不妨把它们当作成长的契机,秉持“行则将至”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四是积极实践,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多参与校园活动、志愿服务和学科竞赛,在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勤学不辍,笃学不息”,国家奖学金提名奖对我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我将继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业上深耕细作,在实践中锤炼本领。也愿与各位同学一同,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不负时光、不负韶华! 最后,再次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培养,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陪伴!祝愿大家都能在大学时光中收获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编辑:罗晓忆 责编:任自玲】